加碼新基建, 廣州、重慶等多地集中出臺方案
國家對新基建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的同時,各地也在快馬加鞭進行布局。
7月8日,廣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廣州市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下稱《行動計劃》)的有關情況?!缎袆佑媱潯诽岢隽宋磥砣陱V州市推動數字新基建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
廣州、重慶多地集中出方案
廣州市工信局副局長張宏偉介紹,廣州已建立數字新基建項目庫,目前首批征集入庫項目254個,總投資額約2600億元。
其中,投資額超100億元(含)項目5個;各領域項目情況:5G領域(含大數據中心)項目89個,投資額約970億元;人工智能領域項目66個,投資額約281億元;工業互聯網領域項目50個,投資額約76億元;智慧充電基礎設施項目9個,投資額約36億元;其他領域項目40個,投資額約1186億元。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廣州分院副院長王洪嶺介紹,廣州市在廣東省內率先發布新型基礎設施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重點選擇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充電基礎設施四大領域重點突破,并沒有全覆蓋新基建的七大領域,是經過充分考慮的結果。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也對第一財經分析,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5G基建涉及面很廣,對很多產業包括二產、三產的發展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6月18日,重慶市政府發布《重慶市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3年內,重慶市將總投資3983億元,滾動實施和儲備375個新基建重大項目。其中,在建項目152個,總投資2101億元;新開工項目102個,總投資831億元。
7月1日西安市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總投資5166億元、年計劃投資795億元的97個新基建及其產業配套項目正在加快建設;1~6月完成投資499.2億元,達到年計劃的62.8%。這些項目涵蓋了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充電樁、城際高鐵、軌道交通等領域。
6月,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實施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方案》稱,將發力新型基礎設施,以整體優化為導向,以協同融合為目標,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優質精品5G網絡、“5G﹢工業互聯網”工程、數字農業、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
發揮乘數效應
根據賽迪智庫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新基建是未來規劃的重點方向。到2025年,5G、特高壓等七大領域新基建直接投資將達10萬億元左右,帶動投資累計或將超過17萬億元。
與此同時,新基建建設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王洪嶺表示,新型基礎設施為傳統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動力;另外,新基建對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從而提高產業競爭力有著重要作用。
對于各地在數字新基建領域的頻頻發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分析稱,各省市的數字產業化能力與傳統經濟實力基本呈現正向關系,即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其數字化能力越強。不過,以貴州省為代表的西部省份,大數據產業異軍突起,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王洪嶺對第一財經表示,新基建對推動當地產業發展有倍增和乘數效應。從區域協調的角度來講,還是要考慮到各地區產業發展的差異,以及與各行業的結合情況。“可以肯定的是,這類投資有助于把我國東、中、西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盡量平衡到一個起跑線上。”
盤和林此前撰文稱,新基建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機遇和挑戰會長久并存。在迫切發展新基建的同時也必須時刻警惕新風險降臨,在安全可控的范圍內適應新時代各應用場景的需要。
他表示,各地政府在加大新基建投資力度的同時,應當充分了解不同類型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和聯系,要注重結合當地實際發展水平,既要發揮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的協同作用,也要避免過度投資和重復建設等問題。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