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家地理》推出湖南專輯,從湖南的地理環境、人物、經濟、城市角度出發,向海內外讀者呈現了一個風景殊異、人文璀璨的“新”湖南。其中,《中國國家地理》深入走訪三一,探索這家起源于中國湖南的工程機械企業,是如何走向世界并帶動湖南工程機械揚名全球的。
三一挖指,中國心跳
封面上,《中國國家地理》用寥寥數語點出湖南人物、經濟、城市的代表,字號加大顏色高亮的“湖南‘挖指’,中國心跳,百萬挖機聯手為中國挖大數據”兩行文字指的正是三一挖掘機指數。
每天遍布全國的近50萬臺挖掘機、吊車、混凝土機械等設備傳來的實時大數據,形成設備開工率、開工時數等指標,就能推斷出基建領域的真實狀況,進而大致判斷中國整體經濟的運行態勢。這就是三一重工的“挖掘機指數”,目前,該指數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每半月直報國務院相關部委。
2020年下半年,從挖掘機指數可看出,工程機械設備的開機時長明顯超過2019年同期。與此同時,2020年前10月的挖掘機產量同比增長32.7%,創歷年新高。這些數據印證了新冠疫情穩定后,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補償性”增長的說法。
“可以說,三一重工的挖掘機指數,是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為中國做出的一大貢獻。”
世界版圖,三一地位
“從日本福島泄漏開始,湖南工程機械的表現引起了我的關注。我意識到,在世界工程機械板塊里,湖南的地位非同一般。”《中國國家地理》作者寫道。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與核泄漏事故。日本請求中國湖南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三一重工,支援一臺62米混凝土泵車,對1號機組進行注水降溫。最終,這臺泵車火速馳援。那一刻,中國的工程機械在全世界露了臉。
如今,三一重工已發展為全球先進的裝備制造企業。據資料顯示,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機械處于世界領先地位,6噸以上挖掘機械產量為全球第一,大、中小挖掘機以及大噸位起重機械、履帶起重機械、樁工機械掘進機械、港口機械等,位居國內第一。
“把湖南建設成工業省”,曾是許多湖南人的夢想。如今,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湖南工程機械企業的崛起,為這個夢想的實現做出了貢獻!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