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編制的《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日前在河北唐山正式發布。會議上預測,2025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營業收入將達到9000億元人民幣。
“十三五”期間成果顯著
“十三五”期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經濟效益、研發成果、數字化智能化成果、綠色發展等多項指標進一步提升;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和內生增長動力明顯提高;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市場結構更加合理均衡。“十三五”期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質量處于歷史最好水平。
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規模得到快速增長,2020年全行業完成營業收入達到7751億元,同比增長16%,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完成了計劃的總量規模預期目標。一批本土企業進入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前列,出口及海外營業收入占比預計超過30%,海外品牌影響力全面提升。
這一時期,我國工程機械進出口總額達到1260億美元,比“十二五”增長了4.39%,其中出口累計1059億美元,增長13.4%,進口累計201億美元,下降26.45%。2019年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總額達283億美元,出口242.76億美元,已接近完成250億美元出口目標。
信息化、數字化取得較大進展,智能化在多個領域取得突破和應用成果,完成信息化、智能化階段性目標。
行業較好完成產業結構性發展目標:一批企業進入全球工程機械前列,出口及海外營業收入占比預計超過30%;一批企業的項目成為智能制造示范試點及應用推廣;涌現出一些國際化品牌;標準化工作取得突出成果;高端零部件自主化率提升明顯;檢測、驗證、測試等手段得到加強。
行業結構調整取得較大進展。創新發展成果顯著,智能化工程機械快速發展,重大技術裝備再上臺階,質量、性能和可靠性耐久性進一步提高,工業互聯網廣泛應用,綠色發展成績卓著,標準化工作扎實推進,團體標準應行業發展之需作用明顯,各主要分行業成績斐然。
產品方面,涌現了一批具有輔助操作、無人駕駛、狀態管理、機群管理、安全防護、特種作業、遠程控制、故障診斷、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工程機械,并廣泛投入實際應用。同時,高端工程機械和重大技術裝備——大型、超大型挖掘機,超大型起重機,高端樁工機械等,也實現了對進口產品的替代,并在施工工法和極端施工環境應用中得到驗證。此外,大型鏟土運輸機械、環保智能化混凝土瀝青攪拌設備、大載重量臂式升降作業平臺、大型成套路面施工及養護設備、大型多臂智能控制鑿巖臺車、超大型電動輪自卸車、長鋼臂架泵車、大型集裝箱正面吊等重大技術裝備等在研發、制造、工程應用、關鍵部件等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
“十四五”規劃立足重點技術
據了解,規劃約35000字,包括前言和附錄共九個部分,分34節。規劃提出,作為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十三五”期間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和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各方面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品牌影響力、國際化程度、科技和創新能力,規模和總量、品質和質量、價值鏈的綜合能力等諸多方面顯著提高,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規劃同時指出了行業目前存在的一些領域研發能力和產品性能與需求之間存在差距、產業結構不合理、市場競爭秩序仍需改善、部分領域存在產能結構性過剩、后市場管理缺位等主要問題。
規劃分析提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工程機械發展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國際形勢重大變化的新挑戰。
面對“十四五”新形勢和新要求,工程機械行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將實施六大產業化創新工程:新型高技術工程機械創新先導工程;工程機械智能制造推進工程;工程機械產品可靠性提升工程;工程機械檢測、試驗與評價數字化平臺建設工程;工程機械產業鏈強基發展工程;工程機械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建設工程。
努力完成“十四五”的重點任務,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科技創新,努力實現工程機械產業現代化;全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努力實現工程機械產業高端化;進一步提升工程機械產品質量,加強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發展,構建工程機械綠色制造體系;加快互聯網+與工程機械產業的融合,推進行業數字化發展;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努力實現海外業務穩健增長;做好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努力提升工程機械行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監督市場秩序,抵制不正當競爭,努力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強化后市場管理,建立老舊工程機械退出機制。
中國工程機械協會會長蘇子孟表示,“十四五”期間工程機械行業將繼續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